在转型这件事上,不仅银泰,整个百货业都没有退路。
数据显示,当时(2017年)已有46.9%的百货企业开展了电商业务,75.9%拥有自建网络销售平台, 50.0%的受访企业已经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O2O;32.1%的受访企业表示正在计划此事。此外,还有27.0%的受访企业拥有自建移动端手机APP。
但最终只有少数企业推进得顺利,银泰算其中之一。
2018年的云栖大会上,陈晓东宣布,银泰百货商品数字化程度达到了58%。到了2019年,银泰完成了全部的人货数字化,逐步从“人找货”的模式向“货找人”的模式转变。
陈晓东演讲结束后,有同行在场下感叹,“银泰做得蛮厉害了。数字化不是想不想做,而是能不能做的问题。”

银泰百货的取货机器人
这个问题,也曾经横亘在银泰面前。
传统百货做数字化转型,一来技术基础薄弱,二来在做商品数字化时,会涉及到和供应商的博弈。且一个略上规模的百货,SKU都在百万级别,人货数字化的复杂程度难度可以想象。
银泰商业私有化后,为了向数字化转型重构人货场,银泰与阿里共建了一支超200人的产品技术团队。这样的配置在传统百货业较为罕见。
同时,银泰百货的所有门店都部署了云POS机;喵街App账号也与淘宝账号挂钩,银泰会员与阿里会员全面打通;商品的库存则实现统一管理,线上线下一盘货,同款同价。
这场被银泰内部称为“旧城改造”的数字化,前期的等待尤为漫长。
陈晓东直言这个过程很艰苦。他记得很长一段时间里,只能从一些数字来感知成果,“三七(银泰CTO鄢学鹍)在一些场合说我们在努力地做数字化,我们的会员有20%数字化了,我们商品有30%数字化了……那个时候确实是爬三步退两步的,因为网络效应不强,人看到货,货找不到人。”
在此期间,如果决策者的信念出现动摇,项目都有可能停摆或走许多弯路。
但事实是,不到两年的时间,银泰的人货数字化就全部完成了。
参与项目的数据分析师春灵说,阿里的程序员都是搞技术的,不太懂百货零售的逻辑。为了了解业务,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泡在武林银泰的门店里,和柜员们聊天。他也感慨,CEO陈晓东虽然不懂技术,却对短期内看不到成果的技术改造格外支持。
在共同的坚持下,人货数字化相继完成,场的数字化也在有序推进。

喵街订单
如今,晚上22点线下商场打烊之后,喵街app上的订单还在增长。这个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“场”,开始改变消费者对百货店的认知和消费习惯,让银泰百货有了全域卖货的可能性。
陈晓东在2017年饭局上提出的设想,一步一步变成了现实。